1954~1958
广美附中的前身——“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在湖北武汉成立,当年招生40人;也招过一届的七年制试验班。
1958~1968
中南美专迁校广州并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也随之迁校并定名为“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1968~1977
文革期间,附中只留下少量编制人员,暂时停办。
1978~2004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附中1978年恢复招生,重建教学系统,“美术设计”、“美术绘画”两个专业先后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中专学校的重点示范专业。
2005~2014
附中由4年制改为3年制,扩大招生规模为原来的四倍,改造维修原设计分院旧楼为附中新增的教学设施,开始组建了面向英美留学的国际艺术高中课程(简称AIP)。
年份:1954 ~ 1958
广州美院附中创建于建国初期,其前身“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始建于湖北武昌,既吸取苏联严格的基础教学,又适应我国国情,招收了最早的四届学生,大部分已成为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的骨干,或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
附中是在学习当时苏联美术院校附中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注重艺术修养和扎实的基础教学。文化课使用全国统一的中等专业学校课本和教材;专业课基本沿用苏联美术院校附中的教学大纲,每年还有一个月左右的下
1953年,经过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文化部决定在湖北省武汉巿建立 “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由胡一川任校长,杨秋人、关山月、杨太阳任副校长。同年张信让、刘其敏出席在杭州的召开全国成立美专附中会议;1953年8月,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函)53化秘28028号文件批示,同意中南美专副校长关山月兼任附中校长,张信让任附中副校长,开始了附中的筹建工作。
1954年,文化部举办美术院校附中校长培训班,张信让副校长参加学习,主要学习如何办学,一方面由苏联专家讲课,介绍苏联的办学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参考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办学经验,由张信让、刘其敏、柳礼桂三人负责建办附中事宜,制定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章程》(草案),作为附中办学的基本准则,主要任务是为学院培养教师和作为学院后备生的培育基地。
1954年9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正式成立,当年在中南五省(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招生40人。附中副校长张信让具体执行学校事务。附中是在学习当时苏联美术院校附中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注重艺术修养和扎实的基础教学。文化课使用全国统一的中等专业学校教材;专业课基本沿用苏联美术院校附中的教学大纲,每年还有一个月左右的下乡实习时间,主要画风景和速写,兼及人物。
1956年,谭雪生被任命为附中副校长,南下广州筹备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建设工作。谭雪生生于广东开平,是香港 “人间画会”成员。
1956年,附中除招收四年制学生外,也学习苏联,从小学毕业生中招收了一个40人的七年制试验班,但由于这种班级的学生年龄太小,生活管理困难很大,以后没有继续招生。
1956年8月,湖北省文化厅举办了“湖北青年美展”,附中教师黎林、夏晔获一等奖,邝声获三等奖;附中学生严云开获一等奖,罗国贤、曾松龄、于秉正、王玉珏获二等奖;汤小铭、潘行健、刘世荣、黄力生获三等奖。
年份:1958 ~ 1968
虽然受政治运动影响,教学秩序不稳定,但在1965年以前,附中教学还比较正常,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10年间共505人),其中多数升入学院深造,少数直接踏入社会,都成为美术及工艺美术领域的骨干力量。
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成为正式课程,还试验过招收小学毕业生,开办“七年制”教学;也跟与学院合办过“舞台美术班”;后来,政策强调学生下乡下厂,实行半工半读,正常教学受到影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学秩序打乱,渐停教学活动。
1958年,附中第一届毕业生共38人,其中28人到高等美术院校继续深造,10人分配工作。
1958年7月,中南美专迁校广州并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也随之迁校并定名为“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属中专性质),附中第二届的同学是搬家的主力。此后张信让同志调到学院负责筹建版画系工作,附中的领导工作由谭雪生副校长负责。
1958年秋,附中全体师生与学院师生一道下乡参加“人民公社”、“大跃进”运动,分别到番禺、新会、高要、揭阳县参加劳动和为运动作宣传工作,到1959年初学生回到学校,恢复课堂教学。
1959年,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章程》(草案),在培养目标上除了“明确为本院培养后备生是最主要的任务”之外,也提出以培养“能够担任一般美术工作”的人才为学校的办学宗旨。
1960年,田德润被派来任附中副校长,蔡克振任教导主任。同年附中招生60名。
1961年,文化部召开了全国艺术中专会议,颁布《高教60条》,确定了附中的办学目标是以培养学院后备生为主,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普及人才,并原则上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这一期间将劳动教育作为正式课程,占总课时的20%-25%。
1961年,田德润副校长和文化课教研主任岳平贵一起,赴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交流取经。
1962-1964年间,专业课和文化课老师总人数超过30人。但教师队伍流动较大,调走教师有15人,约占附中教职员总数的50%,这是因为当时的校领导受极左路线的影响。
1963-1964年间,附中毕业生近90人,因学院招生有限(只工艺系招生40人,其余各系均不招生),其中的13名附中毕业生组成“舞台美术班”,原计划学习两年,但在“文艺整风”运动中提前结束。
1963年,蔡克振老师赴越南留学,由李吉友到附中任教导主任。
1965年,田德润离开附中,学院任命曾宗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这时因为强调学生下乡下厂,实行半工半读,正常教学受到影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秩序被打乱,逐渐停止教学活动。
年份:1968 ~ 1977
1968年,三届附中学生112人同时分配工作后,教师也下放到广东三水“五七”干校劳动,附中只留下少量编制人员,暂时停办。1970年,广州美术学院与音专、舞专合并,更名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分五个系:绘画系、工艺系、雕塑系、音乐系、舞蹈系,附中教师被调到学院教学,每年招收工农兵学员,直到1976年。
1968年,将尚在学校的三届学生112人同时分配工作。按当时的政策规定,由工宣队、军宣队将全部学生都分配到山区或厂矿当工人,有的从事挖煤、造黄色炸药等重体力工作,既不能从事美术专业的工作,也没有得到中专毕业生的待遇;学生分配后,68年11月,教师下放到广东三水“五七”干校劳动,附中留下少量编制人员,暂时停办。
1970年,广州美术学院与音专、舞专合并,更名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分五个系:绘画系、工艺系、雕塑系、音乐系、舞蹈系,将附中教师调到学院教学,每年招收工农兵学员,直到1976年。
1977年,根据广东省委(粤复字90号)文件的指示,恢复广州美术学院暨附中的建制,撤消原“广东人民艺术学院”的建制,大学重新开始招生,拨乱反正,把被调出的人员调回。
年份:1978 ~ 2004
1978年,文革结束后不久,附中恢复建制,由三年制变为四年制;先后与广东少数民族委员会合办招收两届少数民族班;为适应高考要求,附中文化课教学开始与普通中学接轨,并把招生范围由省内扩大到中南五省,及至现在的全国招生。接下来,附中修造了教学展览厅、形象教学室、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室,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同时,邀请艺术界名家到附中举办讲座,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文艺界思潮,使用新媒体,培养开阔的视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每年,附中都在学院举办《附中学生毕业展》,隔年举办《附中教师作品双年展》,制定并修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在教学机构上增设了设计教研组。附中先后出版了《素描教学》、《速写教学》、《教学档案》、《色彩教学》、《设计教学》等数十种教材,还组织师生美术作品到港澳展出,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内外的各种比赛,扩大影响和交流。至此,附中已发展为广东省和华南地区屈指可数的艺术中专学校,学校的“美术设计”、“美术绘画”两个专业也先后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中专学校的重点示范专业。
1978年3月,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复办,开始招生。于秉正任附中校长,曾宗任党支部书记、葛曾鹊任副校长,并重新组建教师队伍。同年在广东招收新生20名,含高中生,学制三年。
1979年,附中恢复四年学制,招生生源含高中生,扩展到中南五省(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当年招生18人。
1980年,附中省内招生,生源全部为初中毕业生或同等文化程度的学生,共18名。
1981年,当年暂停招生,因为当时某些院领导主张取消附中,导致附中办学经费紧缺,教学用房减少。
1982年,与全国中专一起统一评职称。
1982年、1984年,经广东省文化厅与广州美术学院领导研究,先后与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合作,在广东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定向招生的方法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经四年学习后,共38名少数民族学生毕业,他们中少数毕业后升入学院深造,大部分回到粤北、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成了广东、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活跃的工艺美术和文化教育战线上的骨干。
1983年,美术院校考生文化课需参加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附中加强了文化课教学,开始与普通中学接轨。
1984年,于秉正校长调至学院师范系任职,学院任命李吉友为附中校长兼支部书记,汪宗伟、陈希鸾任副校长。
1984年9月,由李吉友校长带领王博仁、张月英、黄永琪等到文化部反映情况,要求附中生不参加统考,未获批准。
1985年,附中在恢复普通班招生的同时,率先招收委托代培生,开辟了办学的新途径,附中的经济困难有所缓解。
1986年,李吉友校长调至学院院长办公室任主任,由黄力生担任附中校长,汪宗伟任副校长;附中在学院率先举办《附中教师作品展》,推动了附中老师创作、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后逐步形成附中教师双年展。此展览后在文化公园举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
1986年11月,附中两个学生组织:学生会和团总支正式成立。
1986-2003年,附中下乡速写展和毕业展一直定期在学院美术馆展出,是美术馆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
1987年,附中的主管单位由省文化局转为省高教局,办学经费逐年递增。
1987年,附中选举王博仁为党支部副书记,但不久即调到学院校史室任职。
1987年,为弥补文化课教师的不足及提高文化课教学水平,附中与广州市第六中学签定长期的合作合同,请该校的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支持附中的文化课建设。同时,安排本校文化课老师参加广州市教研活动,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当时附中的文化课成绩很快在全国美院附中里处于领先地位。
1987年,为了加强附中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组织邓箭今、李涛、王季华、陈珍珍、黄倩南等多位青年老师参加由省美协举办的“星河展”系列个人展览,对提高专业教师的艺术水平和社会知名度起了很好的作用。
1987年4月,经国家教委同意,附中专业教师的职称按高校标准,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方式评定;文化课教师的职称仍按中专类学校的标准评定。
1987年7月,附中招收20名国家任务生,同时招收委托代培生40名,极大地解决了附中的办学经费问题。
1987年9月,附中民族班前往北京、西安、四川等地参观学习(由廖惠兰、邓箭今分段带队)。
1987年,附中在广东省新会睦州建立了教学实验基地。附中延续着下乡和写生的传统,不只当作专业教学,也是培养和塑造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同时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锻炼其独立生活能力。
1987年11月,参加学院的校运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05年前,附中每年参加学院的校运会,经常获得团体前三名和“道德风尚奖”。
1987年11月,在香港举办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师生作品展览“绘画之基础”,附中派出黄力生、汪宗伟、李涛、胡可丹四位老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同年梁佩文、梅蕾两位老师代表附中文科组前往四川美院附中参加“全国美院附中文科教研会”。
1987年12月,附中组织在校学生举行了“第一届创作比赛”,鼓励同学们使用多种材料、技法进行创作,极大提高了学习热情。
1988年6月,经广东省高等教育局批准注册,附中成立广美艺术实业公司(即广东集美设计四公司, 2000年学院整合了各公司)。
1988年12月,由美院郭绍纲院长率领附中师生代表团一行11人,赴澳门举办了“师生作品展览”,并与澳门教育界、美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1989年3月,附中与美国纽约的德顿高中建立对口交流关系,邀请德顿高中师生前来访问,分配外国学生到各个家庭共同生活;并安排德顿学校师生到杭州、苏州旅行。次年我校教师回访,并举办学生作品展。
1989年,附中老师李涛的作品《冬暖》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同时有多名教师作品入选,在学院名列前茅,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1989年11月,由附中教师韦振中领队,再次组织师生美术作品到香港展出。1989-1991年暑假,均到澳门举办教师、学生美术培训班,进行讲学交流并举办展览,促进与港澳的学术交流。
1990年,副校长汪宗伟调离附中到学院纪检办公室任职。
1990年3月,附中举行一年一度的学生创作比赛。
1990年6月,学院在美术馆结合附中教学观摩展览召开座谈会,各院、系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附中教学做出了很好的评价,并对附中与学院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0年11月,举行了“附中学生摄影大奖赛”,评出获奖作品共七件;同月我校师生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第一届素描大展”,一位老师、两位同学获奖。
1991年,文化部、国家教委批文,要求艺术院校附中参加当地会考。附中学生从此先参加会考,再参加高考,当年的高考成绩在全国美院附中里领先。
1991年,学院任命韦振中任附中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1992年底韦振中调到学院雕塑系任教。
1991年7-8月,由张治安副院长领队,附中协助澳门政府教育司举办澳门师生暑期美术培训班,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素描、色彩、创作。
1991年,美国麻省高中的师生前来参观、交流。
1991年12月,“美院附中学生下乡速写展”在学院图书馆展出,共展出速写作品344件,摄影作品7件。
1992年,粤高教中[1992]63号文批准我校将三年制自费代培班的学制改为四年制的申请,将91年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代培班从原来三年调整为四年,并从92年开始,以后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普通中专代培班学制均为四年。
1992年,附中修订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课室管理规定》。
1992年6月,实际录取国家任务生20名,合同委培生26名(其中1名为扩招生)。
1992年11月,附中参加学院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学院足球比赛获得第一名;在“广州美术学院第二届素描大展”中,附中师生有三人获奖。
1992年底,袁举惠、王季华任附中副校长。
1993年,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也制定了一整套教师工作制度,包括《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师工作管理条例》等。
1993年,从三年级开始划分绘画专业和设计专业;并在教学机构上建立了设计教研组;将原有附中楼加建一层,增加教学用房643.2m²,重新装修各课室,使整个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1993年,附中在南楼一楼建成了约120m²的教学展览厅,用作附中师生美术习作、创作的展出场所;同年邀请了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丁乙先生在展厅举办了个展《十示》。
1993年,正式设立图书阅览室,作为与学院共用的图书馆的补充,也作为专业教师上课的辅助工具,购置中外画册、设计图书资料3000多种和多种先进的视听设备。
1993年,附中教师郭润文的作品《痕迹》在“中国油画双年展”中获得二等奖;邓箭今的作品《做个快乐的人》获得三等奖。
1993年10月,在附中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校长黄力生、副校长王季华、教师梁伟轩汇报了前往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考察的情况。
1993年1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田径会上,附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1994年,建校四十周年之际,附中编辑《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生习作·素描》,选辑附中复办以来优秀的学生素描习作一百多件,作为教学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1994年1月,在学院的元旦晚会上,附中学生的节目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1994年,在省高教厅和学院的支持下,建起了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室,购置了55台电脑及其它配套设备。
1994年4月,附中老师郭润文的作品《永远的记忆》获得全国美展一等奖;附中三位同学以高分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专业课成绩囊括了学院前三名。
1994年5月,在学院举行的《中华颂》文艺晚会上,附中共有三个节目获奖;同月美国加州明丽中学访问团来我校参观访问。
1994年6月,在深圳巿美术馆举办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生作品展”。
1994年11月,我校师生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第三届素描大展”,有多位师生获奖。
1995年,附中历任校长、主任召开了座谈会,关山月老校长也亲临附中,总结了附中校史,并讨论了附中在各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995年12月,附中建起多功能电教室,同年开设了“电脑基础课”和“电脑美术设计课”。
1996年,我校学生电脑设计的作品参加了香港组办的 “‘刚古纸’机构形象设计比赛”,苏芸、梅争敏、李勤三位同学分别获得金、银、铜奖。
1996年,经学院党委研究,原则上同意附中增设教务科、学生科;总务工作归到办公室管理。
1996年11月,在日本举办的“第五届高校生国际艺术大奖赛”中,附中的李超雄同学获得优秀奖,作品被主办团体收藏,另有五位同学的作品入选。
1997年,附中的“美术设计”专业被省高教厅定为省中专学校骨干专业。
1997年3月,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的“第四届素描大展”中,附中多位师生作品入选。
1997年4月,附中邀请美术批评家杨小彦举办了“现代艺术欣赏”讲座。
1997年5月,附中邀请音乐学院副教授周国平作了“音乐欣赏”讲座。
1997年6月,附中招生共52名,其中委托培养生32名。
1997年7月,附中三位同学以文化课超过本科重点线的高分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当年学院过此分数线的只有六位同学)。
1997年12月,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发文“粤招办普[1997]102号”,同意附中提前单独招生、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1998年,附中所有文化课室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学设施。
1998年,由张治安副院长领队,附中6位教师到美国纽约的德顿学校访问,开讲座、作绘画示范,并展示附中学生作品的幻灯片。
1998年4月,附中出版《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生速写集》,收录附中学生课堂及下乡写生的优秀速写作品200余件,在全国公开发行。
1998年,附中英语在广东省会考中成绩优良,同年文科组教师去澳门参观、学习。
1998年10月,由广东省文化厅和省高教厅联合组成的艺术类中专学校评估组对我校办学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评估63个项目中有53个获A、B级)
1998年11月,附中邀请中山大学文学系艾晓明教授做了“图文比较”的讲座。
1998年12月,附中邀请广州合唱团团长乔明举办了“声乐艺术欣赏”讲座。
1998年12月,在广州美院举办的“第五届素描大展”中,多位附中师生作品入选,并有三位获奖。
1999年,袁举惠副校长退休,陈少明任附中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1999年,附中的课室全部装上了空调设备,同年附中学生王浩获得省(市)优秀学生奖。
1999年3月,附中邀请一级导演徐延明做了“表演艺术”的讲座。
1999年7月,附中为适应经济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扩大招生规模,在以往每年招生50人的基础上扩招了42人。
1999年10月,在日本举办的“第六届高校生国际艺术大奖赛”中,附中的许哲同学获得优秀奖。
1999年11月,我校教师李炼忠被评为“广东省中等专业学校先进德育工作者”。
2000年,黄力生校长退休,学院任命王季华为附中校长、邓箭今为副校长。
2000年8月,附中师生共8人到英国剑桥书院,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中学生赴英国剑桥夏令营”的活动。
2000年9月,附中的美术设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中专学校重点示范专业。
2000年12月,附中在本部举办校园设计大赛,各级同学尝试用多种材料、技法,积极参加。
2000年12月,在广州美院举办的“第六届素描大展”中,附中多位师生作品入选,其中两位获得优秀奖。同月,附中组织所有专业教师及全体附中学生到广东美术馆参观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展览。
2001年,广东省再次明确附中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管,同年招生114人。
2001年3月,附中邀请国画系的陈侗老师作了“生活漫画和漫画的生活”讲座。
2001年4月,附中组织全体师生参观了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敦煌2001广东特展”。
2001年7-8月,附中由两位教师(李涛